“新式工業化不是‘飛來峰’,具有繼承性和創新性。繼承性是建設制作強國、守牢實體經濟根基﹔創新性是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的工業化。”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做客“公民會客廳”時表明,新式工業化,以人為本是底子宗旨,高質量發展是底子內涵,自主創新是底子動力,開放循環是空間形態,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做客“公民會客廳”。公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本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量体裁衣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间,明確表明,“大力推進新式工業化”。
馬永生表明,新式工業化有新的發展引擎,便是數字經濟,傳統產業一旦插上數智化的“翅膀”,就能打破增長的極限﹔新式工業化有新的生產要素,數據成為繼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办理之后的重要生產要素﹔新式工業化也面臨著新的約束條件,特別是綠色低碳轉型成為不行扭轉的時代潮流。
“對於动力化工行業而言,走好新式工業化路途,便是要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他說。
“對中國石化甚至整個动力化工行業而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培养新質生產力是一道严重考題,也是一道必答題。”馬永生強調,推動动力化工行業高端化發展,要不斷提高產品價值鏈和附加值,向“浅笑曲線”兩端延伸,實現從大到強的深入轉變。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快速打破,科技浪潮正深度重構人類發展進程,全球动力體系正經歷結構性變革,新式低碳發展范式加速破繭。动力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繼續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我們要奮力擔當國家戰略性科技力气。”馬永生表明,要承擔建設新动力、新材料、綠色低碳等領域國家級創新渠道,加速新式研發機構建設,以完善的科技體系筑牢自立自強根基,成體系地接受國家严重科学技术項目、國家严重工程,攻堅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等領域關鍵中心技術。
他同時表明,要尽力供给更多高質量科技供給。持續強化油氣上游關鍵技術研發,加速构成新一代支撐油氣增儲上產工程工藝和高性能裝備技術體系﹔加速引領性煉油技術開發,深化基礎理論研讨,加大煉化一體化技術創新,強化應對成品油需求達峰的煉油技術戰略布局﹔加速化工新材料關鍵技術開發,加大高的附加价值產品研發力度﹔加速深層地熱、氫能、循環經濟、生物制作等新興領域的技術開發。
“我們要加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馬永生說,要牽頭組建更多跨領域、大協作、高強度的創新聯合體,树立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层次地交融機制,用好用足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撑方针,以“破竹之勢”推進技術轉化應用。完善多元化獎勵激勵准则體系,加大中長期激勵機制實施力度,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变革,构成企業和科技人員利益一起體。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构成產業。
當前,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重構新式工業化的底層邏輯,從底子上改變工業發展范式,不斷催生新的生產要素、刻画新的制作體系、創造新的組織形態、開創新的戰略產業,為我國工業實現從大到強到優的深入轉變,供给寶貴的歷史機遇。
“DeepSeek在春節前夕一夜爆火,美國人工智能公司xAI近期推出模型Grok 3,推動人工智能從感知向認知、剖析判斷式向生成式、專用向通用轉變,進一步拓宽了應用場景和才能邊界,引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浪潮。”馬永生認為,能够預見,誰能在人工智能領域搶佔先機、贏得主動,誰就能把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在馬永生看來,“智改數轉”為动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才智基因”,有利於提高油氣勘探開發與資源使用水平,推動煉油化工從分子煉油、桌面煉油向數字煉油、數字化工延伸,從“單體智能工廠”向“泛在智能互聯工廠”升級,構筑起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他認為,推動智能化發展,便是要凭借數智化手法,重塑生產和办理模式,不斷提高運營功率和質量,為轉型升級插上騰飛的翅膀。近年來,中國石化大力推進數智化改造,完结“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等國家試點演示項目,推進產業數智化提高,培养和壯大渠道經濟,推進办理數字化升級,尽力引領行業智能化升級。
“下一步,我們將發揮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支撐效果,加速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系統化改造升級,構建石化產業重生態、數字服貿新業態、現代工業新體系,讓傳統產業在數智賦能中煥發重生。”馬永生表明,將推動人工智能與石化產業深层次地交融,加強數據、算法、算力的一體化統籌,高質量推進生產、經營、办理等重點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用人工智能等新式技術手法構建科學研讨新范式,全方位賦能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
當前,綠色低碳技術正在重構產業競爭邏輯、重塑企業發展優勢,走向綠色低碳已成為不行逆轉的時代潮流。动力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推動其綠色低碳轉型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中之重。
“动力化工行業綠色轉型,本質是一場‘發展觀’的革新,降碳不是犧牲增長,而是開啟增長新維度﹔減污不是束縛手腳,而是鍛造發展新韌性﹔擴綠不是點綴盆景,而是培养生態新資本。順應時代潮流,安身我國國情,做好協同推進文章,就能實現多目標的動態平衡。”馬永生認為,推動綠色化發展,便是要加強碳資產办理、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不斷培养新興動能、拓宽發展空間。
他認為,下一步,动力化工行業要以推進產業結構、用能結構優化調整為重點,從源頭上做好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文章。
具體來看,在打造綠色油氣田方面,馬永生表明,要更好統籌保证动力安全和綠色低碳發展,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推動油氣生產全過程節能降耗,加速推動老油氣田多能互補、新油氣田與新动力交融發展,尽力把动力飯碗端得更牢更穩。
在打造綠色煉化產業方面,馬永生介紹,嚴抓源頭減碳,強化用能低碳,深化過程降碳,實現由原料到產品的全鏈條節能增效。全力打造綠色循環體系,推動CCUS產業化、規模化經濟使用,加速打造廢塑料循環使用完好產業鏈,持續提高廢塑料綜合使用水平。
“在打造綠色技術支撐方面,我們要加速树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交融的技術創新體系,加速打破高質量动力供給、提高資源使用功率、綠色低碳等石油化学工业領域關鍵中心技術,以綠色技術構筑綠色低碳競爭力。”馬永生說。
新闻推荐
【2025-04-28】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4】
【2025-04-22】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