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网信办获悉,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于近日发布,2月22日起正式施行。公众账号是指互联网用户在网站、应用程序等网络站点平台注册运营,面向社会公众生产发布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信息的网络账号。全面修订的《规定》旨在逐步加强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的依法监管,促进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共23条,包括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主体责任、实际身份信息认证、分级分类管理、社会监督及行政管理等条款。
在平台责任方面,《规定》进一步明确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履行内容信息和公众账号管理主体责任,并新增了生态治理、数据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信用评估、分级分类管理等平台主体责任。另外,《规定》针对账号分类注册、内容分类生产、实际身份注册、主体资质核验、账号数量限制、账号买卖买卖、打击网络谣言、账号运营规范、数据流量造假等明显问题新增了多个条款。
在落实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主体责任上,《规定》提出,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建立完整内容和账号安全审核机制,不可以从事恶意注册账号、编造虚假信息、煽动极端情绪、剽窃原创作品、实施网络暴力、进行敲诈勒索、买卖交易账号等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依照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据了解,当前,一些平台利用自已掌握的数据、技术、资本等不对等优势,单方面制定所谓“霸王条款”“免责协议”,损害用户合法权益,推脱平台主体责任,网民反映强烈。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也制定了相关措施。
《规定》从规则管理、功能管理、行为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要求平台制定公众账号相关管理规则、平台公约、服务协议等,应对所在地网信部门备案,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监督。二是要求平台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三是要求平台不得利用优势地位干扰生产运营者合法合规运营、侵犯用户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求用户依法文明上网,不得假冒仿冒他人公众账号,不得实施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名誉。四是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并且开展公众评议,推动建立多方参与的权威调解机制,依法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规定》不仅明确了公众账号平台和生产运营者的主体责任,同时还明确了针对生产运营者的10项违法违规行为。
(一)不以实际身份信息注册,或者注册与自身实际身份信息不相符的公众账号名称、头像、简介等;
(四)操纵利用多个平台账号,批量发布雷同低质内容信息,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
(五)利用突发事件煽动极端情绪,或者实施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和组织机构名誉,干扰组织机构正常运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六)编造虚假信息,伪造原创属性,标注不实信息源自,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
(七)以有偿发布、删除信息等手段,实施非法网络监督、营销诈骗、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
(九)制作、复制、发布违法信息,或者未采取一定的措施防范和制作、复制、发布不良信息;
新闻推荐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5】
【2024-12-25】
【2024-12-25】
【2024-12-22】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