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立,宏观方面要良好的政策措施作为保障,微观方面需要依靠企业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调整。
供应链管理早期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丰田的准时化生产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立起供应链成员之间紧密的协作关系,消灭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一切浪费。20世纪70年代,丰田推行准时化生产,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拉动式柔性生产,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其目的是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开始,供应链管理新模式不断涌现,其中戴尔公司是典型的探索者之一。戴尔公司是采用大规模定制商业模式成功的典范:利用互联网建立其企业与顾客的直接联系,迅速、准确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并根据顾客的需求调整企业的生产制造方式,使企业能生产制造出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进入21世纪后,世界领先制造企业纷纷利用互联网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更多地聚焦于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环节,专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将非核心业务环节,例如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整机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外包,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企业间以及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成以自身为核心节点的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网络,从而获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我国的企业同样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积极探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迅速提高,整体的供应链管理上的水准也有了实质性的飞跃。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模式包括海尔、联想、红领集团等开展的在线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以及陕鼓集团的分行业销售的渠道体系变革等。2010年以后,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移动网络的普及,使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与网络经济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相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得以被进一步优化。
突出主业、精简副业:企业越来越趋向于从“大而全”转型成“精而细”,通过聚焦于自己独具优势的业务环节,和别的企业开展分工协作,从而低成本、高速度地完成个性化产品—服务系统的生产。
新兴技术作为支撑: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趋向于结合相应技术,如移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进而形成工业互联网乃至产业互联网。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基于信息不对称而获利的经济活动逐渐失去存在的空间,数字化、渠道的扁平化和供应链的去中间化成为趋势。
服务在供应链中的重要性慢慢的升高:企业广泛开展制造及服务外包,希望供应商不仅仅为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更是希望其可提供覆盖了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生产、物流、售后维修保养等一体化的价值解决方案,从而使得发包方能够更好地聚焦于其主业。
金融服务提供动力:随着供应链网络的形成,供应链成员会面临各种财务方面的压力,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缓解这类压力,保障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由于供应链管理贯穿着几乎所有行业、企业的运营之中,因此其推广应用场景和领域十分普遍。仅以制造行业为例,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能应用于服装服饰业(如红领集团)、汽车制造业(如福特、丰田、陕汽)、专用设备制造业(如陕鼓)、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如小米、海尔)、航空航天制造业(如波音)以及金属制作的产品业(如飞马国际)等行业和领域。此外,由于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此模式在别的行业(如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也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向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体上来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要经历四个阶段:内部供应链整合、外部供应链整合、内外部供应链协同、服务导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实现企业以及它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转变。
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立,宏观方面要良好的政策措施作为保障,微观方面需要依靠企业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调整。
对政府部门来说,要为服务型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建立合适的制度环境。
发展和壮大各具特色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集群。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实施集群化发展的策略。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培育创新性“小而精”的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展制造业的上游、下游相关产业,增强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降低供应链的运作成本。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大幅度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因此,需要由政府出面,加强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强化面向企业服务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减少影响企业间相互服务、相互融合发展的政策障碍,精简服务流程,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实施产业“互联网+”战略,推进两化深层次地融合。政府部门应全方面提升产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宽带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支撑能力。建立支持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律、税收、金融和激励政策。要在法律和法规、税收、金融领域,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同时给以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有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
细化专业化分工,鼓励专业化供应链服务企业的发展。通过发展互补和代偿类产业链,细化企业间分工,强化企业间内生性联系,实现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鼓励发展供应链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生产性服务,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
转变供应链管理理念。企业应建立适合服务型制造情境的企业文化,确立更加体现“服务”的价值观,转变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并真正地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一方面,企业要在内部强调服务/顾客导向的理念,提升内部供应链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应与其上下游各类企业建立理念认同,营造更好、更稳定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在供应链内部形成顾客至上、服务至上的氛围,一起努力,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
确立供应链协作模式。企业应梳理自身的业务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业务或能力的自制或购买进行决策。通常来说,随着供应链规模的扩大以及业务复杂性的提升,单一企业基本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环节的工作,因此,对大多数传统制造企业而言,非核心业务/流程外包是更加理性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服务型制造企业聚焦于各自的核心能力,相互之间基于核心能力,开展业务流程级别的深入合作,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服务型制造网络。
建立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为了更好地应对可能会产生的供应链风险,企业应当构建跨部门跨组织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团队来组织相关过程的构建与实施;在组织内部和供应链范围内传播和共享关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理念、知识和文化,从而在思想上取得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共识;建立起企业内部及企业间供应链风险信息收集、评估和应对机制;调整其供应链风险管理战略,以确保该战略和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战略一致,从而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在行动上指导相关过程的顺利实施。
加强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在完善内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加入可以嵌入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系统平台,主导/参与相应的供应链管理规范标准,整合供应链体系各类资源,加强信息交互,促进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
上一条:能动学院院办机关支部联合流体机械党支部参观“2020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
新闻推荐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19】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6】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