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的韧性与可持续性:面对全球化带来的供应链复杂性,如何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各国应采取哪些措施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供应链管理趋势是什么?
全球化使得供应链更为复杂和相互依赖。在面对自然灾害、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时,如何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保障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是的,全球供应链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政界和学界都应该给予更大的重视,重视它。倒退是没有出路的,退到闭关锁国的孤立主义绝对是错误的。这里又是一个局部和整体、不一样的层次的主体之间的博弈问题。
:当前的全球供应链具有高效的优势,但在面对地域冲突、突发疫情等不确定因素时,依然容易出现中断风险。因此,提升供应链的韧性显得很重要。企业和机构需要转型为多样化、多国布局的策略,以分散风险。同时,应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制定针对突发情况的风险应急预案。区域化与本地化供应链的交叉配合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关键物料的本地化储备方面,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外部冲击对供应链的影响。
当然我认为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些技术不但可以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还能够增强其对不确定性事件的适应能力,从而助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网络。
:供应链领域是具有典型的网络正外部性的领域。网络节点的增加,使得全球贸易链接在一起,网络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更大的网络效应,同时也增加了供应链整体的复杂性。
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网络节点的增加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增加网络的强壮性,前提是要对供应链网络建构做更好的布局。这样的布局,一是需要大局观:不单单是从一个国家/地区维度考虑,而是从供应链整体网络的格局和视角做思考;二是需要社会观,在经济性的基础上,供应链构建和维护也需要更具有社会包容性、兼顾人道主义关怀。如何平衡复杂性、效率和韧性及可持续性,数字化是更好的方式和途径。数字化能带来信息的通达,同时能很好地记录各个供应链节点留存的数据,增加跨边界流程的处理效率,同时基于数据还能结合优化模型与算法逐步提升网络效率和经济性。AI的进一步加入还可以大幅度简化供应链处理的复杂性。
:现代供应链更易受到地理政治学、自然灾害、甚至像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提高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供应链结构、加强区域合作、引入数字技术等措施,全球供应链能轻松实现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多元化是增强韧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多个供应商、生产基地和分销渠道,降低对单一地区或供应商的依赖。此外,推动部分生产活动的本地化布局(如“近岸外包”或“在岸生产”),有助于缩短供应链、降低运输风险,并缓解因国际贸易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关键物资的库存储备,或采用“敏捷供应链”策略,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供应链具备快速调整和响应的能力。但我始终认为这些技术的问题并不是核心要素,关键是全球供应链系统的利益再分配与再平衡的问题。
:在一定阶段内,供应链与政治已经不可分开,供应链自主化不可避免。从长期看,仍然要回到供应链全球化的布局中。
:当前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本质上反映了过度追求效率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积累。从约瑟夫·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来看,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可能是推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催化剂,促使我们从“效率优先”向“韧性优先”的范式转变。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去全球化,而是走向一种“有韧性的全球化”。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兼顾效率和稳定能力的新型供应链治理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含多层次的风险对冲机制和更灵活的资源调配方式。更深层的思考是,我们是不是需要重新定义供应链的价值评估体系,将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考量,实现从纯经济效率向综合社会效益的转变。
:面对全球供应链复杂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现状,各国应通过加强供应链的本地化和分散化,来提升其韧性与可持续性。各国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核心物资的稳定供应,同时也加强多样化的供应渠道,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未来的供应链管理趋势将更注重风险管理,并采用数据驱动的技术来预测和防范潜在的中断风险,确保经济的稳定运行。
:为了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各国可能要被迫放弃开放的全球化,而是实行局部全球化,即将一部分供应链部署在自己周边。另外,考虑到地理政治学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明显,跨国公司不得不选边站队,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的撕裂。
:一种是各国联手为全球供应链提供更好的环境(打击海盗、降低区域冲突)与容灾备份(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可以推广);一种是有条件的国家自建供应链(其实很不经济,没有竞争力,即便现在的“去全球化”潮流中也撑不了十年,很可能都做不起规模就会因通胀压力塌了,各国很有可能会发现各建供应链成本远高于协商国际规则)。全球供应链1.0的问题不在“全球”,而在于“just in time”的理念造成基本商业性1.0版的脆弱性。如果加入各国建立带有更好物资储备调节缓冲机制的2.0版,全球供应链韧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保障。
:如果不站在中国人立场看这样的一个问题,会更超脱些,或者就不是个值得焦虑的问题。反之,中国人看这样的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共通点——想跟中国脱钩?找死。
:2020年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和粮食危机,中美摩擦带来的芯片与算力短缺,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某一产业过度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的风险。更深层次来看,供应链的真正韧性来自基础科学技术实力——只要掌握核心技术,供应链就总能找到重构和优化的方案。例如在芯片产业,只要有了自主设计能力,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等下游产业的问题总能找到解决方案。
当然,在全球经济已经紧密相连的今天,过度追求供应链的完全自主也可能带来较大的成本。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长久来看依然是确保供应链稳定的最佳选择。
:话题太大,不大相信是AI出的问题,除非出题AI是基于各种令人头昏眼花的论文库的学习。
(中国业务连续性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业务连续性实务框架(BCMPF)发起人)
已有不少研究和实践表明,供应链的安全和效率很难兼得,也就是说,过于追求安全会影响到效率目标,而过于追求效率会影响安全目标。因此,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的当下,只能考虑供应链安全和效率的阶段性动态平衡。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者关注供应链和运营的安全和效率,从企业战略层面给出指导并根据经营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各有关部门才可能在供应链韧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形成合力进行对齐。此外,跨出国界(“出海”)已成为有能力管理相关风险的企业管控供应链风险的重要举措。
:分布式系统。形成几个基础工业能力输出方(越南等依托这个基础做组装)。
(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全国工商联高端装备制造与仪器仪表委员会执行秘书长)
:我认为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是相联系的。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全球供应链的割裂、分割。如果说照着目前这种全球化变成了一种逆全球化或者某一些程度上的阵营化,未来出现两个平行供应链,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美国,包括欧洲,对中国的供应链这种排斥是去中国化的,我觉得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当中不会缓解,可能还会更加严重。
中国一定要反对脱钩断链,我觉得我们要建立反脱钩机制、反脱钩基金、反脱钩研究的队伍。咱们不可以听之任之。前一阵儿我们在讨论工业软件问题。办公软件可以搞一套,但是工业软件万万不能只搞一套系统。他一卡,一和你脱钩,而你只搞一套,我认为这个可能就麻烦很大。
:随着友岸贸易流行,安全大于效益越来越成为更多国家的共识,全球以效率为中心的流通正在转向以安全为基础的流通,供应链正在转向协作链,不再是产品流通链条,而是知识产权、安全生产协作的链条。
:目前因供应链调整造成的全球性通胀问题,是政治问题。应该主要是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
:美国国内政治走势决定未来世界的贸易格局,包括WTO在内的既有国际贸易组织和协议,都将面临挑战:有形和无形的贸易壁垒逐渐增加。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也将因此展开,经济和商业利益不是首要考虑因素。
: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革命时代,正如“工业技术革命最大的贡献不是发明了蒸汽机,而是企业这种要素组织形式”一样,信息技术革命如果想要比肩工业革命,就必须在“要素组织形式”方面有革命性的贡献。这个变革就是平台。所以,如果我们把全球供应链的未来特性放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看,就是要看平台的出现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企业供应链”这个思维局限中。
那么什么是“平台供应链”?或者我更愿意用另外一个词汇——平台产业生态圈。这里不展开,我简单框述一下:以“商品”为界,商品向下,触达到最终消费者,这个部分是“消费互联网”;从商品往上,触达到最上端的初级原料供应商,我们叫做“产业互联网”。如果我们在某个产业建立一个平台,就可以把该产业所有的企业拢在一起,通过有效量化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而让他们彼此显式关联,成为一个生态圈。这个由“链”到“圈”的变化,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由“因果关系”走向“贝叶斯关系”,通过贝叶斯实现决策的去中心分布化,个体的利益和整体效益的最优就能够达到一个动态最优平衡,这种围绕平台生态圈比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高出一个纬度,其达到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也远不是传统供应链所能匹及的。
1.供应链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或地区,分散风险,建立多个供应渠道。
2.区域化和本地化: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在靠近市场的地方进行生产和采购,减少跨境运输的依赖。
3. 数字化转型: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与可追溯性,实时监控和预测风险。
4. 灵活性和敏捷性:建立灵活的供应链流程,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突发事件。
5.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应对挑战。
6. 可持续实践:采用环保材料和能源,减少碳足迹,遵守社会和环境标准,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
7. 风险管理和应急计划:制定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计划,定时进行演练和更新。
9. 遵守法规和标准:确保符合国际和当地的法律和法规,避免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害。
10. 投资于人才和技能:培养具备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人才,提升团队的专业相关知识和适应能力。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策略,公司能够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复杂挑战。
苇草智酷(全称:北京苇草智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思想者社群组织。通过种种形式的沙龙、对话、培训、丛书编撰、论坛合作、专题咨询、音视频内容生产、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苇草思想者大会,苇草智酷致力于广泛联系和连接科技前沿、应用实践、艺术人文等领域的学术团体和个人,促成更多有意愿、有能力、有造诣的同道成为智酷社区的成员,共同交流思想,启迪智慧,重塑认知。
新闻推荐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7】
【2025-04-16】
【2025-04-14】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2】
【2025-04-11】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