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数字赋能、生态共建、产融结合和产品创新“四轮驱动”,打造全线上、全场景、全渠道、全链条、全生态的“京行e链通”五全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蓝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确立为金融高水平发展的核心路径。在此战略指引下,从顶层设计到监管框架,供应链金融凭借其深度嵌入产业运行、精准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地位日益凸显。北京银行作为扎根首都的金融机构,坚决贯彻国家部署,通过数字赋能、生态协同与精准服务,有效提升了供应链运行效率与安全韧性,切实将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战略要求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供了重要实践范例。
政策红利:构筑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在全球供应链深度重构背景下,我国供应链金融迎来战略性机遇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列为国家战略支柱,2025年人民银行联合五部门下发《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强化风险防控,标志着行业发展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正构建“全链条风控+全生态服务”的供应链金融新范式,为金融安全与产业安全筑牢制度根基。
技术革命:抢占全球数字金融制高点。我国以“技术自主化、设施新型化、数据要素化”三维突破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技术革命正推动供应链金融从“资金融通工具”升维为“产业数智化神经中枢”。2024年,我国生成式AI专利占全球总量的61.5%,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东数西算”工程打通数字动脉,数据驱动精准决策与风险预判,流通共享机制加速构建,成为经济稳步的增长核心引擎。“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工业互联网优化制造全流程,农业物联网提升生产效益,金融科技、智慧物流等新业态重塑服务业态,数实融合迈向高阶。
产融升级:锻造双循环战略支点。我国作为全球唯一全工业门类经济体,天然具备“内链强基、外链拓维”的双循环韧性底座。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5》显示,2018~2024年,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韧性指数分别由基期的“1”增长至2.71、1.56、2.16、1.22,制度型开放红利、国内大市场支撑为跨境供应链金融发展创造了新机遇。《2025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行业蓝皮书》显示,2020~2024年中国供应链基础资产规模从75.9万亿元扩大到107.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1%。供应链金融已成为贯通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其规模扩张显著超越GDP增速的态势印证了国家战略的前瞻性。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战略要求,北京银行制定了《支持北京市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数字赋能、生态共建、产融结合和产品创新“四轮驱动”,打造了全线上、全场景、全渠道、全链条、全生态的“京行e链通”五全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智链筑基,全链焕新驱动品牌跃升。2021年,北京银行搭建并完善了自建供应链生态平台——“京信链”,创新打造对接三方供应链平台模式1.0版本。2022年,融入行业产业链生态,创新探索去核心化智能供应链模型脱核产品,打造通用、医药、快消等行业专属风控模型。2023年,正式对外发布“京行e链通”供应链金融品牌,打造“1+3+N”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以开放银行、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实现全生态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体系。2024~2025年,谋篇“大供应链”金融体系全面发展,拓展票、证、链、函产品贯穿产业链上下游全链条金融支持,推动实现一点接入、多点服务、全链共享、产融共赢。
数字驱动,智能化全链路服务。首先,创新“e账户+e结算+e融资”三位一体产品矩阵,实现从开户、支付到融资的全线上闭环服务。其中,e账户包括银企互联、智能账户、电子发票、电子回单、电子对账,数字化账户服务,打通供应链服务“最后一公里”。e结算包括e单证、e保函、e承兑、供应链票据,快速便捷线上结算,服务内外贸展业需求。e融资包括京信链、京采链、京销链、京E贴、货融通、预付通,实现无接触式金融服务。精准把握供应链痛点,推出“秒e融”服务,让数据多流动、客户无感知,融资放款时效提升至秒级,资金速融全链加速。其次,挖掘数据应用蓝海,拓展“供应链金融物的信用+数据信用”,创新线上仓单质押融资、预付款融资等产品,标准化脱核产品平台接口,敏捷高效对接产业链平台,实现智能供应链脱核产品生态服务能力升级,明显提升产业链长尾客户服务覆盖率。最后,全面建设供应链智能化风控能力。应用大数据、风控模型等技术方法,构建供应链金融客户准入风控模型,实现贷前风险调查智能化;应用光学字符识别(OCR)、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方法,实现贷中放款审批自动化;应用大数据模型,建立“冒烟指数”,深耕精细化贷后管理。
生态整合,开放平台激活产业生态。全方面推进供应链金融生态建设,按照“产业链和平台场景在哪里,客户就从哪里来,客户生态就在哪延伸”的经营思路,发展壮大客户生态圈并延伸服务链条,构建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贴近需求的“客户+”生态体系。创新“免立项、免开发、免上线”的开放银行高效对接模式,通过“总分联建”机制高效嵌入央企、国企供应链场景,实现“一户一链”精准服务。推出供票平台直连新模式,高效接入产业链供票平台,实现生态平台对接规模与效率双优。聚焦“专精特新”与普惠金融,创新“京津冀客户协同服务机制”,为三地产业链客户提供跨区域融资支持,服务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
服务创新,全场景解决方案升级。北京银行围绕产、供、销全生命周期,通过“1+3+N”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提供融资支持、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等全场景一体化、线上线下全渠道、本外币一体化、境内外全覆盖的综合服务,赋能全产业链各环节。创新供应链金融特色授信模式,建立“一点做全国”的服务体系,满足集团客户、产业集群、港口金融等各类供应链金融需求。在场景创新方面,定制“船舶通”“港e通”“京e棉”“车e融”“涂e融”等行业专属服务方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核心金融动能。目前,北京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百条价值链主,核心企业超千家,链上企业超万户,真正将“供应链”打造成“共赢链”。
构建稳健高效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通过整合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科技公司等多方主体,北京银行把供应链金融服务嵌入整个产业链,形成共生共赢的生态系统。首先,全方面提升线上化服务能力,优化客户体验。提供秒申、秒融、秒还,一键触达,企业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高效办理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其次,重点建设优质客群,依托链主企业的优质商业信用和产业链数据信用,采用“链主企业+生态伙伴”的拓展模式撬动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将供应链金融打造成服务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未来企业的“关键一环”。最后,强化对链主客户服务能力,开发定制化金融理财产品,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加大优质资产投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
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金融精准运营。北京银行通过AI智能搜索与知识图谱,构建动态更新的专业知识库,实时更新生态链目标客户商机动态,形成高活性商机雷达系统,为生态化精准营销构建可视化决策中枢。在组织能力建设方面,北京银行将建立总行、分行、支行三级专业服务团队,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域设立特色专营支行,配备既懂金融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创新“沉浸式”实践模式,组织业务团队深入客户所属行业一线,通过实地调研、产业观摩、业务座谈等方式,深度了解产业链运行规律和企业经营痛点,实现“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的良性循环。同时,建立长期化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产业链渗透率、客户留存率等指标纳入考核,避免短期行为。
打造全方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北京银行以构建供应链客户综合化服务方案为核心战略方向,持续深化开放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一方面,持续聚焦开放银行免上线、脱核业务标准化、供票平台等开放银行对接能力,大力推进与产业链平台对接项目群建设。充分的利用供应链生态“零代码”对接模式,破解传统对接效率痛点,促进对接三方供应链的数字化运营和业务规模化。通过逐步扩大供应链金融覆盖面,构建大中小微企业共生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另一方面,全方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立跨业务协同机制,整合贸易金融、现金管理、跨境业务等优势资源,打造“一链一策”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总分支三级立体化联动,构建涵盖产品创新、场景对接、生态运营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供应链金融与产业互联网深层次地融合,持续优化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体验。
聚焦特色领域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北京银行以“特色场景驱动、专业服务引领”为导向,为实体公司可以提供精准化、定制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首先,积极做出响应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依托“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等服务。立足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度聚焦“投标—订单—应收账款”等交易链条,打造上游供应商多维支持方案。同时下沉服务至下游分销网络,围绕下游经销、智能仓储管理等场景,为客户定制场景融资工具。其次,选择重点行业进行深度布局,将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度融入企业经营场景,与产业链运营模式深度契合。结合行业差异化需求,在标准化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基础上,增加个性化行业解决方案。最后,秉持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经济的使命,将重点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经济圈,以供应链金融为纽带,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
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的智能化升级。北京银行以科技赋能为战略引擎,驱动供应链金融服务智能化升级。通过整合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构建贯穿供应链全链条的科技赋能体系。一方面,以技术驱动提升数据基础能力,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在链上的可靠交互,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链上数据的智能解析、自动化决策与动态风险预测,云计算平台为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存储与计算提供弹性支撑,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工商、税务、物流等多维度外部数据,结合企业历史经营数据构建全景视图。另一方面,以科技赋能实现风控体系创新。基于动态数据积累与分析,北京银行持续优化智能审批与风险识别模型,通过AI算法对核心企业信用、供应链交易模式、上下游企业关联性等特征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差异化的准入评估标准。实现通过技术穿透传统供应链的业务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壁垒,将供应链金融服务从基于主体信用的静态评估转变为基于交易数据的动态跟踪。
供应链金融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提升产业链韧性、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引擎与必由之路。北京银行将持续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局,以科技赋能驱动服务模式深度重构,以生态思维高效整合产业资源,以长效机制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站在“十五五”新征程,聚力深化“产业—科技—金融”更高水平的良性循环,在数智化浪潮澎湃的新时代,奋力书写支持实体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2025-11-09】
【2025-11-08】
【2025-11-08】
【2025-11-08】
【2025-11-07】
【2025-11-07】
【2025-11-06】
【2025-11-05】
【2025-11-05】
【2025-11-04】
【2025-11-04】
【2025-11-04】